最新一期節目
〈關注社會議題的人都在想啥〉播出之後收到了一些回應
其中有一位聽眾非常用心
給了我們很認真的回覆
作為一個還算輕鬆的節目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談得太深,也很高興有如此用心的粉絲,能為我們補充觀點,我們也歡迎大家繼續來信或討論
以下徵得他的同意將回覆分享給大家
給尼爾喝牛奶:
雖然自己與這一集節目主持人的部分立場不同(當然不是同婚XD),但能感受到主持人有盡量保持距離的方式,想更理性去介紹社會運動的誠意。
但想反饋一點個人對保守(或者說保守主義者)的一點認知不同,保守主義不意味著基於現實利益而抱殘守缺,更不見得僅因為自己是既得利益者。
保守主義者在我看來是期待更謹慎地面對,處理社會議題的方式,保守主義者往往認為傳統的建立有其原因,若要推翻者必須證明代價的必要性,否則會陷入過度理想化的漫天要價,與其說這是一種固執,不如說保守主義真正價值在於具有一種警示牌的作用,告知前方有「危險!」,如果說期待社會運動的人往往是建立在「建構論」,認為人的理性足夠強大到以設計出一個完美的方案,持有保守主義的人則更傾向「拼接論」,坦然承認人很脆弱,所以我們只能像拼拼圖一樣不斷拼接起既有的生命經驗與傳統價值,慢慢改變。
所以沒有錯,正如主持人的說法,保守主義者常陷入一種悖論,就是可能不見得反對更遠的傳統,甚至有時候會有點邏輯不一致的地方,就像是警示牌的放置方向往往與放置意義相關,英國著名的政治學者埃德蒙·伯克就是一個有趣的保守主義者典範。
埃德蒙·伯克曾撰有政治學名著《法國革命論》,是一本批判法國大革命的書,但是埃德蒙·伯克本人在英國卻是自由派,身為英國人自由派到甚至支持美國獨立運動夠ㄎㄧㄤ 了吧,大概就像中國大陸的朋友認同台灣獨立吧。
那麼自由派的埃德蒙·伯克為何反對號稱自由、平等、博愛的法國大革命呢?我自己讀這本書的體驗是在於他認為一無所有的美洲大陸或許能實驗某種可能,然而本來就具有傳統的法國人,卻不見得駕馭得了這種成本過高的嘗試,畢竟就連英國所謂的光榮革命也是不斷妥協的成果,而英國也不曾想像人的理性能戰勝經驗,所以英國法律從沒有憲法的概念,因為保守主義相信人沒有這麼神罷了,《法國革命論》事實上也成為某種神預言,最終法國並沒有因為法國大革命而更美好,法國革命黨人不僅殺了皇帝,也殺了更多無辜的人,法國陷入比專制更恐怖的血腥統治,繞了一圈回到帝制,沒有自由、沒有平等、沒有博愛。
因此反過來說,若單純認為只是認為保守主義是單純捍衛既得利益,恐怕不但不能真正了解保守主義的優點,也更難避免保守主義的缺點,更難預防保守走入極端,若舉實例,民主選舉過程中即便有左右兩派,常常有許多「現況並不完美」的人支持保守右派,甚至是支持極右派都可供參考,例如美國支持川普、法國支持勒龐的選民不少是全球化的犧牲品,而早就失去經濟利益的他們又有什麼既得利益可以失去呢?———有時候往往是失去最多,所以更懷念某種美好時刻,更狂熱的期待著某種美好傳統能夠挽救脆弱的自己。
以上供您參考,雖然身為一個對於社會運動常抱有警覺與保守態度的人,但理性交流的過程,總是美好的,謝謝。